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動畫強片:和巴什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

今晚在北京的法國文化中心動畫節看的片子~畫面製作精良、劇情發人深省,值得大力推薦!入選坎城金棕櫚獎競賽片。網上資料顯示預計2009年3月在台上映。影片官網 http://www.waltzwithbashirmovie.com/。





劇情簡介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一部「大膽的動畫記錄片」,且以反諷的名稱命名,在這部影片中,以色列導演 Ari Folman 試圖給觀眾還原他對1982年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的記憶。

1982年6月,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武裝入侵,佔領黎三分之一的國土,重兵圍困貝魯特。9月15日,1000多名巴勒斯坦難民於難民營遭到以色列侵略軍和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血腥屠殺。

導演福爾曼當時是以色列軍隊的一名士兵,他親眼見證了這段歷史。雖說是一部動畫電影,但其實影片的原始素材都來自真人採訪。為了拍攝這部電影,福爾曼與多位當年的戰友進行對話,然後將講述的內容用動畫手法進行表現。影片中惟一一段未經動畫處理的鏡頭,是片尾的一段當年屠殺現場的新聞片。

我可不希望觀眾看完片子後這麼想:『這是一部很酷的動畫電影。』Ari Folman 說:「之所以要留下成千上萬人被殺、孩子被屠殺、婦女被屠殺、老人被屠殺的鏡頭,是因為我想讓這部電影達到一種均衡,那50秒真實鏡頭對我至關重要。」

Ari Folman(阿里 福爾曼)堅稱,這是一部個人化的紀錄作品,不帶有任何政治性。「普通士兵永遠都是政治領袖的棋子而已。」

預告片: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時報週刊報導

發現時報週刊1594期(2008/9/5出刊)有一篇報導裡面訪問一對年輕收藏家夫婦,也就是我的作品“黃金城“的收藏者,文章並附有他們全家與“黃金城“的合影。原文題為“你也可以賺進藝術財“,講藝術投資方面,連結為 http://www.miolife.com/miolife/52/n-324352.html 。文章中與我客戶有關的段落貼在下面。

2009 SAIC Alumni Calendar featured image: "O"

芝加哥藝術學院校友月曆入選作品 "O: the circle, the cycle, the consummation"


墨水、水彩於紙面,66x66 cm (28x38 cm x 4張),2008



上星期收到我的母校-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校友事務部通知,我的作品“O: the circle, the cycle, the consummation“入選為明年度校友月曆的12代表圖像之一。校友月曆代表圖像選拔,係以公開徵件、評審決定的方式進行,差不多就是校友間的競賽。這個月曆的重要性在於,年度內任何對SAIC做出貢獻的人,無論貢獻大小,皆可獲贈校友月曆。換句話說,從學校的小額捐款人到主要贊助者,都會看到入選作品以及藝術家的名號;這些人與作品,就代表著學校的門面。對入選者而言,身為校友,獲得學校的肯定;作為藝術家,則是個難得的宣傳機會。

SAIC校友月曆活動今年是第二屆。去年首次徵件時,我自己評估手邊的作品,覺得脫穎而出的機會不大,便決定不參加。今年的信心不同-這批鋼筆水彩紙上作品的獨特性與技巧程度毋庸置疑,"O"又是其中的壓箱寶;果不其然,得到了評審的青睞。話說回來,印刷發達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什麼SAIC到去年才開始製作校友月曆呢?這就不能不提過去很多同學心中的痛了~SAIC的校友事務部其實這兩年才算開始真的有在運作,以前除了登錄一下校友通訊方式以外,啥也不管。在校時就聽同學抱怨,學校都不會在畢業前辦些講座、課程什麼的,教大家怎樣以藝術家的身分生存-畢竟在這一行,“生存“可是個大問題。畢業後學校也不幫校友;好像學生離校,就是放出去的鳥,不關學校的事。我想可能是所謂老大心態作祟吧;作為歷史悠久的美國藝術院校頭號重鎮,行政系統的效率跟官僚體系差不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概又覺得學校的金字招牌扔出去,被砸到的人就該五體投地,所以不需要靠校友幫襯,自然也不必為校友服務。可惜,世界已經不遵從古老的運轉方式。這是一個媒體的時代;當其他學校通過校友會的運作,大家抱成一團、互相抬舉,先取得圈內的話語權,進而影響甚至主導輿論的時候,我們的校方終於感受到,SAIC的招牌在大眾心目中已不如從前閃亮。校友的成就對學校聲譽有絕對的影響~總算有這種覺悟之後,SAIC的校友事務部開始積極運作起來;各項校友展覽、聚會活動、人際網絡建立,乃至於校友月曆紛紛出籠。起步雖晚,前景仍然可期;SAIC校友們的實力是很強的,再度擦亮學校的金字招牌?不成問題。

SAIC校友月曆入選名單公佈位址:http://my.saic.edu/?09alumni_calen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