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由托爾斯泰藝術論引發的思考


最近一直在思考「藝術的本質」問題,所以開始看托爾斯泰的「藝術論」;還沒有看完,因為我向來跟「理論」不對盤;不過,看到目前為止,托爾斯泰的一個重要論點和我的想法相同,而他的陳述更加精準:「藝術是人的交際方式之一」。我先前文章裡的說法是以創作者的角度出發,因此這麼講:「藝術創作動力的根源其實來自藝術家想要與其他人溝通的意志;至於溝通對象的範圍則由藝術家自行設定」。好囉唆啊,怪不得托爾斯泰成為文豪,而我不能。

會思考「本質問題」基本上是想釐清自己的創作模式。看過我作品的人大都覺得我的風格雖然多變,但傳達的氛圍不脫溫暖、閒適、夢幻、浪漫唯美…等等,然後斷定我是個一輩子順遂如意、不食人間煙火、更不知民間疾苦的好命傢伙。事實當然並非如此。以藝術作為溝通方式的觀點而言,我不喜歡把負面能量傳給別人,故而公開表現的都是些正面的東西;然而,這種方式傳達的訊息相當片面。沒錯,我們可能寧願活在虛幻的美好裡;但若想探索心靈祕境,那是完全不夠的~而我,想要多了解心靈的力量。

不久前我開始試著做點音樂,寫些簡單的旋律;然後發現,自己透過音樂表達的情緒,比視覺創作豐富--憂愁、無奈、迷惘、哀怨、不捨、自欺…等等這些談不上正面的情緒,和回憶、溫柔、想念、祝福、雀躍、堅決、願景…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的多種層次,才有真實人生的感覺。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我這個作曲外行所譜出的旋律,情感層次竟然多過鑽研多年的繪畫表現?當初選錯行了嗎?幾經思索,總算了然~如果想要在作品中清楚地表達情感,整個創作過程都得沈浸在那些情緒裡;譜些簡單的旋律,耗費時間很短,承受強烈起伏的情感不成問題;但是以我的方式完成一件油畫作品,曠日費時,要長時間製造或忍耐情緒波動,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因此,我本能地選擇平穩正面情緒的題材;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類題材讓我在創作時自然沈浸於正面情緒,而有療癒效果。明白這點之後,對於如Oswaldo Guayasamin之流的熱血藝術家,更加佩服~得忍受多少心靈痛苦,才換得如此成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