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古調新聲: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布面油畫,65x91公分,2018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紙本墨色,31.8x51.4公分


2011年夏,台北故宮舉辦「山水合壁: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我適躬逢其盛;茲摘錄故宮網站上的展覽概述如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黃公望(1269-1354)晚年的精心傑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上曠世名蹟。此圖畫風遠承五代董源、巨然,近師趙孟頫,發展以書法入畫,抒情寫意的文人畫精神,創造水墨畫新境界,並影響明清以後山水畫的創作,在中國文人畫傳統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價值。

〈富春山居圖〉作於元順宗至正十年庚寅(1350),時黃公望82歲,流傳至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收藏者雲起樓主人吳洪裕(問卿)臨終之際,以此卷火殉,幸經家人救出,因火毀損而分為兩段。前一段〈剩山圖〉橫51.4公分,今為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收藏;後一段六紙,橫636.9公分,於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入藏內府,今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級畫作。三百六十餘年間,兩段原蹟不曾在同一地展出,本次特展商得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出借〈剩山圖〉來台,兩卷瑰寶得以合併展出,重現〈富春山居圖〉的原貌,觀眾可以藉此對此幅傑作有完整的認識。

黃公望生於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江蘇常熟人,字子久,號大癡。他出身低微,但是能奮發上進,博涉經史,又多才多藝,年輕時在江浙行省中擔任辦理文書的書吏,中年受引薦入京任職,不過因案受牽累入獄,出獄後放棄功名之念,回到家鄉,以道士為業,並發展繪畫藝術。其間經常往來於蘇州、杭州、松江、富春等地,將遊歷所見,化為胸中丘壑,創作出如〈富春山居圖〉等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作品。約元順宗至正十四年(1354)去世,葬於故里,享壽八十六。

******

20179月,我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的「湖上有奇峰:藍瑛作品及師承影響特展」中,再次見到「剩山圖」;且其收錄於該展覽圖冊裡,大幅跨頁圖片,細節清晰可見。我回台後進行「古調新聲」系列創作規劃,自然把「剩山圖」列入名單。

富春山居圖全本墨色,不帶任何色彩,我要將其繪成全版彩色,拿什麼當參考點呢?話說剩山圖1956年入藏浙江省博物館前,係由著名畫家兼收藏家吳湖帆所藏,而且是他從古董商的故紙堆中,慧眼鑒定出來的。吳湖帆將此殘卷重新裝裱,並在卷首題上「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八字考評。於是,我便依據「草木華滋」四字,將圖中的季節定在初夏,亦即山體主色調在翠綠至濃綠之間。至於時辰,則設定在我偏好的清新早晨。早晨陽光所及處色調溫暖,而陰面冷涼,在以綠色為主的畫面上,可以最大程度地拉寬光譜變化。

此外,水墨畫寫意山勢,其實不易分辨何處為石壁、何處是植被;但富春山位處江南,氣候濕潤,因此我假定除了極為陡峭,以及明顯壘石之處,其他皆有植被覆蓋。設色雖說自由心證,畢竟仍有所本。水面處理也要符合自然規律:水面反射四周形色,而江水流動有一定速度,使水面倒影較為破碎;早晨陽光角度斜射,波光粼粼的感覺更為明顯。

最後成果,總算不負「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