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日 星期六

隱伏的危機—環境荷爾蒙健康危害知多少

何謂環境荷爾蒙

荷爾蒙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主要組成份子;內分泌系統幾乎會影響全身每一功能,控制人體的生殖、發育、成長和行為等。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有些化學物質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稱其為「內分泌干擾素」,可經由下列途徑,對生物體的健康造成危害:(1)模仿天然荷爾蒙之功用,矇騙身體,而使其產生反應過度或不足的狀況,或使其在不恰當的時間產生反應等;(2)搶奪天然荷爾蒙之受器,抑制天然荷爾蒙的功能;(3)直接刺激或減低內分泌系統之功能,造成荷爾蒙分泌過度或不足。以上作用皆與荷爾蒙有關,因此,來自環境—藉由空氣、水、土壤、食物或其他途徑進入生物體—的內分泌干擾素 ,又被稱為「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種類繁多,廣泛存在於殺蟲劑、農藥、電絕緣體、界面活性劑、塑膠原料、除污劑等等之中。另外,許多塑膠用品,如塑膠袋、保麗龍等,若焚燒處理的溫度不夠高,產生的戴奧辛亦屬於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的危害

環境荷爾蒙進入體內後的作用,專家的比喻是「就像是小偷拿了跟你家鑰匙很像的假鑰匙,走進你家為所欲為」。然而其對身體的傷害,往往不是立即顯現,而在遷延時日之後方纔發作,並且「禍延子孫」—通常暴露到環境荷爾蒙的成年人,其後裔最容易因此受到傷害,尤其是胎兒和新生兒。除了會在胎兒發育期,影響性別差異外,亦會影響腦組織和中樞神經某些部位的發展。目前已有許多文獻報導環境荷爾蒙對人體之影響,例如男性繁殖力下降(過去50年男性精蟲數下降近50%)、男性特徵發展缺陷、攝護腺癌的增加、女性生殖力下降、乳癌的增加、子宮異位症、免疫系統受損、過動兒、和孩童的學習能力及專心問題等。
由於環境荷爾蒙物質大多溶於脂肪,且不易被代謝分解,特別容易累積在動物脂肪內;位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食入環境荷爾蒙的風險與累積量也最高。而且因為內分泌系統是以極微量在運作,只要攝入環境荷爾蒙的時間點湊巧,極微量也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不存在所謂「安全劑量標準」。

國外最著名的環境荷爾蒙危害事件之一,主角是1938年首次由英國醫生合成的二乙基人造雌性荷爾蒙,簡稱DES,最早被用來治療婦女之流產和早產問題,進而被廣泛應用於協助產後母親停奶、治療小孩的粉刺、攝護腺癌、淋病…等等;也被農人們大量應用作家畜之食品添加劑或直接注射,以加速家畜的生長。DES濫用的問題,直到1966至1969年間才顯現;波士頓醫院的醫生發現,原本只會發生在年紀大於50歲之婦女的陰道癌,居然發生在上門求診的15到22歲年輕女孩;而8位患者中,有7位其母親在懷孕的最初3個月時曾服用DES。

此外,環境荷爾蒙使動物產生性別變異、面臨族群滅絕威脅的例子屢見不鮮。人們食用被環境荷爾蒙污染的食物,導致中毒與病變的案例亦所在多有。


如何避免吃進環境荷爾蒙

消費習慣對環境荷爾蒙的攝入量影響頗大。舉個例子:台灣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懷孕婦女尿液中的環境荷爾蒙—鄰苯二甲酸酯,高達美國孕婦的近二十倍;而孕婦體內的環境荷爾蒙干擾,可能導致早產及產下過動症、自閉症的兒童。該研究分析指出,此一現象主要原因與台灣人愛用塑膠製品,且民眾飲食習慣偏好熱食、外食族眾多,經常使用塑膠製品盛裝熱食,食用微波熱食比率偏高,且免洗餐具使用泛濫有關。鄰苯二甲酸酯類多使用在塑膠製品添加的塑化劑,在溫度高的情況下,特別容易釋出。台灣另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只要在攝氏60度塑膠袋即會溶出鄰苯二甲酸酯;當溫度升高到80度時,溶出量可暴增為原來的14倍。而一般的熱湯等小吃,加上了油脂烹煮,溫度很容易達100度以上,消費者吃下去的環境荷爾蒙可能更多。除了塑膠袋、塑膠碗之外,免洗紙碗、 紙杯為了防透水,多半內側都有塑膠淋膜,其成分複雜,盛裝熱食的可靠性亦值得懷疑。因此,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十分重要。以下整理一些專家提供的建議作參考。

飲食選擇

均衡飲食,不偏愛或排斥吃特定食物,不吃過飽。
減少吃含有防腐劑、甘味劑、增色劑的食品。
購買符合時令的、能去皮的、農藥殘留量較少的蔬果或確定品質的有機蔬果。
減少食用動物油脂(如肉類、海鮮)的頻率,特別是動物內臟、魚肚魚腸等。
選購包裝上標示清楚的食品。
儘量少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以及微波加熱。

碗盤清洗方法

洗碗精經常含有環境荷爾蒙壬基酚,為避免將殘留在碗盤上的清潔劑吃下肚,最好把油膩及非油膩(如喝水、茶、果汁的杯子)的杯盤碗碟分開,分別用溫水加少量清潔劑浸泡20分鐘後再清洗,可節省清潔劑用量。

不鏽鋼、玻璃材質的餐具表面孔隙較小,清潔劑不易殘留,最容易被洗乾淨;至於陶瓷、塑膠、樹脂等,因表面孔隙大,最好多沖幾次;如砂鍋、大湯碗等,洗過後最好泡一下溫水。

當然,最安全的辦法還是使用傳統肥皂或提煉自天然油脂的清潔劑。


改變消費方式才能減少環境荷爾蒙的危害

說穿了,環境荷爾蒙的威脅是人類為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快速,濫用化學物質所造成的後果—其實就是自作孽。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從根本的個人消費習慣改變做起,才能夠減少其危害,而「簡樸生活」就是唯一解答。

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大量使用塑膠袋。購物應該自備可重複使用的袋子;經常外食者最好自備環保杯、不鏽鋼餐具或可耐熱的保鮮盒;至少也要準備一雙環保筷以減少免洗筷的使用。盡量少用殺蟲劑、強力去污清潔劑和化學用品,可以選用由天然物質製造的清潔用品。不要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以及過度包裝的商品;減少浪費就是減少垃圾污染。消費者有權利要求廠商誠實標示產品內容物,並抵制在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的商品。

雖然說「由奢入儉難」;在這個消費至上、高速變動的社會中提倡簡樸生活,也確實被某些人視為癡人說夢。但是大家不妨想想,生活在一個富裕方便,但卻成天與各式廢毒物為伍的環境,隨時擔心身體發生不測的病變—這樣,談得上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