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鹿母湖的故事(下)

鹿母湖,紙上油彩,36x48公分,2016


時光飛逝,一轉眼,明月已經十歲了。他像小鹿一般靈活矯健,並且擁有一對和母親一樣,湖水似的美麗大眼。他對森林裡動植物的習性瞭若指掌,隨興追蹤某隻動物,是他日常的遊戲。雖然父子相依為命的日子自足快樂,阿谷仍覺得,孩子日漸長大,需要習慣與他人相處。正好這幾年來,村子新增了幾戶人家,大夥決定共同聘請一位教書先生,每個月有幾天到村裡來,教孩子們識字讀書。阿谷便也送明月去上學。

村裡的孩子對明月並不友善。雖然明月身強體壯,沒人敢欺負他,但其他孩子也不和他一起玩,背地裡老說明月是野人、妖精的孩子、可能長著尾巴,或哪天頭上會生出角來⋯之類的。明月受到同學的排擠孤立,心裡自然不痛快。所幸老師對明月很好,時常鼓勵他,課餘還常講些天下奇聞、英雄故事、神話傳說,聽得明月津津有味,抵過與同儕間的不愉快,得以繼續學業。

又過了幾年,阿谷認為該讓明月學會在市集上做買賣,偶爾便帶著他,到幾十里外的大鎮賣木雕。市集裡各式各樣的南北貨、往來四方的人、鎮上的街道屋舍,富戶雕梁畫棟、鮮衣怒馬,都讓明月感到新奇有趣。這樣過了一陣子,明月也滿十六歲了,阿谷決定讓明月自己單獨上市集。這天,一切出奇地順利,明月帶的貨物很快賣光,時辰還早,他就趁便在鎮上逛逛玩玩。

明月在熱鬧的街上開心地東張西望,忽然聽見背後有人叫他的名字;原來私塾老師也正巧來到鎮上。老師帶明月到一間點心舖吃茶聊天,正聊得高興,店門外卻傳來喧鬧聲,混雜著人的怒罵哭喊及犬吠。明月和老師到店門口探看,卻見一個少年倒在地上,被兩個家丁模樣的人踢打,一旁騎在馬上的錦衣惡少破口大罵,身邊另兩名家丁,手上緊拉著兩頭狂吠猛犬的鐵鍊。

明月見到這般眾欺寡、強凌弱的場面,怒從心起,箭步衝到被毆少年身旁,三兩下就把打人的家丁撂倒。圍觀人群裡剛響起幾聲喝采,只聽馬上惡少大吼一聲:放狗!兩頭猛犬便向明月飛撲而來。情急之下,明月回身抓起店門口的長板凳,用力一揮,正正擊中其中一隻惡犬的鼻頭;那狗在哀嚎聲中飛出去,落地便沒了命。憤怒的家丁們抄起棍棒,一湧而上;混戰中,明月的長凳椅腳被擊斷飛出,卻砸中馬上惡少的左眼,登時血流如注。惡少大聲慘叫,家丁們護主心切,急忙簇擁著主子撤退。

惡少一行人火速離開,圍觀群眾也一哄而散。尚未完全回過神的明月,還愣站在街頭。老師把明月拉到一旁,神情緊張地說,這惡少家是縣裡第一豪門,其父勢力直通州府;他又是獨生子,這下若是瞎了一隻眼,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明月要是被逮到,絕不是坐幾年牢能了事,恐怕性命都不保,還是趕緊逃走吧。剛好現在國王招募遠征軍,如果能在緝捕消息散發之前,趕到州城外的軍營,登錄加入遠征軍,方可逃過追緝。

明月道別老師,火速返家告知父親。阿谷聽完事發經過,沒說半句責備的話,立刻收拾簡單行李,父子倆向州城疾行,日夜兼程,不敢絲毫耽擱。一路上提心吊膽,所幸沒看到追緝佈告出來。終於抵達募兵大營的所在,父子二人望見營門,想到明月這一進去,不知何年何月方能重聚,不由得相擁痛哭。再怎麼傷心難過,還是得分離;阿谷擦乾眼淚,囑咐明月當軍人要勇敢忠誠,希望他早日立下戰功,解甲榮歸故鄉。於是,阿谷望著相依為命十六年的兒子背影,隱入軍營門裡。

明月入伍之後,由於天賦異稟,各項戰技訓練表現皆極為突出,很快受到長官的賞識。大軍遠征異域,種種艱苦危難的時刻,明月憑著勇猛的身手、熱血正直的性格,屢建戰功,軍階扶搖直上,並贏得部屬的死命效忠。即使兵馬倥傯,明月只要一得空,就寫信給父親報告近況。雖然他不確定信件是否真送到父親手上,部隊不斷移防,也根本收不到回信,但他仍然勤寫不輟。

從軍時間日久,明月漸漸看清,國家對外用兵,實際上並不為增進國民福祉,主要是滿足國王與貴族掠奪財富土地、鞏固自身勢力的虛榮。明月開始對軍旅生涯感到倦怠,更加思念多年無音訊的父親。後來在一次決定性的攻城戰役,明月獲得首功;全軍班師回朝,國王特別召見明月,嘉獎其功勛。明月趁機提出退役返鄉的請求。當時國內由於長年對外用兵,賦稅繁重致使經濟民生凋敝、地方盜賊動亂漸起,國王特准明月帶領手下二十餘名親信弟兄,回故鄉屯田、安定地方。明月欣喜非常,詔令一下,立即帶隊啟程。距離當初匆促入伍、父子分離,已整整十個年頭。

明月一行人抵達縣城,向縣府遞進詔令文書,等候田地分配;明月安頓好部屬的暫時住所,便自己一人先行返家探望父親。途經舊日趕集鎮上,不見往日繁華,街面蕭條,且瀰漫著一股肅殺之氣。明月歸心似箭,沒有多停留,直奔老家而去。終於回到十年來魂牽夢縈的故地,森林依舊蒼翠,湖上的風,依然涼爽舒適,而那棟小木屋,也還在原地。明月忐忑地走到屋前,大聲道,「父親,明月回來了。」等待門開的時間彷彿永遠過不完。終於,門咿呀地開了,明月的呼吸都要停了,映入眼簾的,是增添些許風霜的熟悉親愛容顏。明月的眼淚奔流而下,與父親緊緊相擁。

待歡喜激動的情緒稍稍平復,兩人談起分別後的生活。阿谷斷續收到過明月的來信,大致知曉他的情況;而家鄉的變化卻讓明月憂心。當初迫使他離家從軍的意外事件主角,豪門惡少,現在渾號「獨眼狼」,這些年行徑愈發猖狂;放高利貸迫人為奴、誘人賭博傾家蕩產,靠著巧取豪奪大肆擴充地產。鎮郊就不用說了,連村子附近原本的荒地,都被他強佔,還經常騷擾村民,覬覦他們的田產。尤其近兩三年,鄉間盜賊土匪漸起,獨眼狼也與其中一些賊人勾結,鞏固其勢力。縣府官員懾於豪門威勢,對獨眼狼的不法行徑裝聾作啞。

照這種情形來看,明月的詔令文書不啻是縣府的燙手山芋;會如何處理,變數仍多。明月對阿谷說,既然已了解目前的勢態,那就去跟縣府斡旋,無論如何,絕不能辜負辜負二十幾名和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就算必須與獨眼狼正面對決,也在所不惜。明月回到縣城,直接拜會縣官,探測其意向。縣官被獨眼狼困擾已久,其實想藉著明月的力量,剷除心頭大患;於是爽快將村子附近名義上無主、實則被獨眼狼納入勢力範圍內的土地,劃給明月等人。

領得地契文書,明月一行人來到村內。明月讓一半弟兄在村內新建房舍,自己領著其餘人回到幼時最熟悉的森林,進行游擊訓練和寨壘陷阱工事構築。明月深知,一旦獨眼狼發現他就是當年的仇家,一場生死鬥恐怕無法避免。而在人數上,獨眼狼這方顯然佔盡優勢。眾寡懸殊的情況下,將敵人誘入森林加以伏擊,可以大大提高勝算。

明月的一票弟兄移居入村,當然很快被獨眼狼的手下發現。不過,由於是國王恩賜屯田,文書俱在,弟兄們又個個形容剽悍,獨眼狼方面一時也未敢輕舉妄動,只在旁觀察動靜、刺探消息。等到獨眼狼得知,明月就是十年前使他失去一眼的仇家,明月在森林裡的佈防訓練也已完成。不出所料,獨眼狼矢言消滅明月,很快調集自己的家丁,以及素來通謀的匪賊,約有三、四百人之譜,浩浩蕩蕩往村裡殺來。

明月得到消息,立刻帶領全部弟兄、村民,連同阿谷,撤入森林內躲藏。獨眼狼大隊人馬衝進林子裡,馬上被佈置好的陷阱解決掉十幾個人;餘人不敢繼續輕進,於是撤到湖邊紮營,徐圖再戰。當夜,阿谷夢見白玉,面帶憂愁之色,對他說,匪賊人數太多,形勢險峻,只有用水攻方能一舉殲之。今夜土地神將引發地震,讓落石堵住大黑岩下的峽谷,並降下大雨使上游蓄水。雨停之後三日,派人置放火藥,將石堰炸開,大水便會將匪賊全數淹沒。但是炸毀石堰的任務非常危險,執行之人未必能生還。阿谷回答道,白玉妳放心,我的身手不輸當年,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辦,一定能消滅匪賊,保我們的兒子平安周全。

忽然一陣劇烈搖晃,阿谷從夢中驚醒,果真是地震發生。阿谷連忙將白玉托夢一事告訴明月。不旋踵,大雨傾盆而至。第二天,阿谷、明月和另一位弟兄,冒雨潛至大黑岩下的峽谷,果然見到落石堵住峽谷,形成石堰。三人仔細觀察石堰,認準適合放置火藥之處,以刀刻石為記號,再潛回森林根據地。阿谷堅決主張,引燃火藥的任務要由他來執行。理由之一,沒人比他更了解這附近的地形、更能應付突發危險狀況;第二個理由,既然身為湖神的白玉托夢告訴他這個計策,那麼就一定會保佑他平安。明月雖然擔憂,但也拗不過父親。

傾盆大雨把獨眼狼的人馬淋得動彈不得。雨停二天之後,獨眼狼的營地開始有準備動作,似乎日內將再度進攻。第三天凌晨,雞尚未啼,阿谷就和上回一同探查石堰的弟兄,到大黑岩下的峽谷。兩人將火藥引線安裝妥當,阿谷就叫那位弟兄先回明月的寨壘;待得天色破曉,阿谷就會引爆火藥,炸毀石堰。森林裡,明月一干人等屏息以待。終於,曙光初現。幾聲悶雷之後,旋即傳來岩石崩塌、洪水夾帶大石滾落的隆隆巨響。樹頂瞭望台上的弟兄向明月傳報,洪水衝進獨眼狼營地,所有人馬被席捲而去,不見蹤影。湖岸大面積崩塌,原本阿谷的小木屋和田地,也都消失了。

等到隔天洪水退去,地面平靜下來,明月帶著弟兄們出來查看搜索。地貌大幅改變了,湖面擴大許多,變成像一頭奔鹿的模樣。明月等人在周圍四處查看,果然沒發現半個獨眼狼陣營的人,但也遲遲不見阿谷歸來。明月焦急不已,帶著幾個弟兄,冒險到尚未完全穩定的大黑岩峽谷搜索。可是,任憑眾人如何祈求呼喚,最後只在峽谷亂石堆中,找到阿谷染血的護身符。明月見狀,知道父親已經犧牲;想起從小相依為命的至親,被迫分離十年,好不容易團聚,本來期望從此共享天倫之樂,怎奈時日如此短暫⋯。明月跪地痛哭,幾度暈厥,由弟兄們攙扶回營,便倒臥不起。昏睡中,卻見阿谷牽著白玉的手,滿臉笑容地走近前,對明月說,愛兒無須悲傷,我已經與你母親團圓,以後永遠在這片湖水裡,守護你和你的子子孫孫。

明月淚流滿面地醒來,悲傷的同時又感到寬慰。匪賊既已消滅,明月讓弟兄及村民回到村內,恢復安居耕作;自己在湖的西岸,修建一座小祠堂,供俸阿谷和白玉,然後像阿谷當年一般,在湖岸與森林之間,蓋起小木屋、開墾田地。明月後來娶昔日私塾老師的女兒為妻,子孫繁盛,漸漸在湖西形成一個村落。由於湖泊形似奔鹿,湖神又是明月的母親,因此被稱為鹿母湖。舊有的村子在湖的東邊,就叫做鹿湖東村;明月子孫聚居而成的村子,便是鹿湖西村。而鹿母湖的故事,也就一代代流傳下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