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埤1997,油畫於畫布,91x117公分,2003
雖然在城市裡長大,我對樹木花鳥蟲魚等與自然有關的東西卻特別感興趣。也許是住家環境得天獨厚之故;幼年時我家所在地區算是台北市的邊陲,圍牆外就是稻田和一叢叢竹子,我常趴在窗口看田邊來來去去的白鷺鷥;六歲那年田地變成樓房,還曾為白鷺鷥不再來而對那些房子懷恨了好幾年。雖然家旁邊的稻田消失了,樓下院子仍舊芳草萋萋、綠樹成蔭,時刻有小鳥兒跳躍鳴叫枝頭。從小習慣了有動植物相伴的生活環境,養成對生態的興趣似乎理所當然。
大學畢業的時候,眾多考量因素裡有部份出自想保護環境的意願,而選擇環境工程研究所就讀。研一的夏天適逢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便興沖沖地在荒野成立大會當天加入會員,因此獲得創始會員的身分。荒野協會成立之初由環境教育開始著手,透過擔任義工、參與活動,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時,我也著實好好受教了一番。不過由於天生興趣雜而不專,另外學業與工作負擔亦頗重,我一直沒有完成協會的訓練課程,未曾取得自然解說員的資格。
在那段遊山玩水中接受環境教育的日子裡,位於宜蘭員山鄉的雙連埤是個讓我印象很深的地方。頭一回到雙連埤應該是1996~97年間吧。群山環抱中的一個埤塘,四周分布著些農地,在煙雨濛濛裡遺世獨立般地安靜;水塘中間由植物糾結形成特殊的草毯浮島,隨水飄移,人若登上會下陷;埤塘周圍也有許多珍稀種類植物,水鳥不時穿梭其間。沿著水邊窄窄的小徑撥樹分草緩慢前進,有著尋幽訪勝的樂趣。當時雙連埤屬於私人土地,不過地主並沒用鐵絲圍籬之類的東西阻止外人進入,讓我們得以有機會一親其芳澤。
後來因地主對土地使用的做法與荒野的環境保護理念不同,其間引發不少爭議,並演變成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拉鋸戰。2003年宜蘭縣政府買下雙連埤17公頃的湖域,並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算是在保護這塊珍稀溼地方面有初步進展;然而在此之前破壞已經造成,雙連埤早不復當年景況。
某回機緣巧合,我見到空拍攝影家陳敏明先生於1997年拍攝的雙連埤照片,深為喜愛,在徵得陳先生同意之後,以該照片為藍本創作了這幅「雙連埤1997」,紀念一個記憶裡如同群山中的珍珠一般美麗的地方。今天仍有許多保育人士為維護雙連埤現存的環境與物種付出極大心力;這種即使情勢不利仍不放棄努力的意志,正是希望的所在。